足踩踏共享
地区:顺义区
  类型:战争片
  时间:2024-05-18 23:33
剧情简介

  中新社拉萨5月18日电 题: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: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

  中新社记者 赵朗

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,这一天,西藏牦牛博物馆刚好走过十年,这是中国唯一一座牦牛主题博物馆。牦牛粪是镇馆之宝,一半藏品由牧民们无偿捐赠,凭借这些,这座博物馆一次次“出圈”,成为西藏热门旅游打卡地。

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里的野牦牛标本。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

  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、荣誉馆长吴雨初在采访中讲述了创建博物馆的由来。1997年,他在藏北牧区遭遇暴风雪,被困数天,车、马无法进来,绝望之际,牦牛队伍驮着食物来了。他说:“曾有个梦境,笔记本蓝色屏幕上两侧分别出现牦牛、博物馆这五个字,或许这就是天意。”

  当时57岁的他辞去北京出版集团的职务再次回到了曾工作16年的西藏,“当时没有资金,车也是自己的,也不知道要建在哪。后来,多方努力,得到了北京和拉萨两地的支持,博物馆纳入了北京重点援藏项目。”

图为西藏牦牛博物馆感恩展厅内,墙上悬挂的牦牛头骨。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

  由此,吴雨初建团队,开始了3年的筹备工作。行走3万公里,他和团队进行田野调查和藏品收集,困难重重,又一次次被牧民们的热心感动。牧区没有博物馆概念,藏语中也没有博物馆的直译。吴雨初向牧民做了最简单的解释:要给“亚”(藏语,意为牦牛)建“颇章”(藏语,意为宫殿)。申扎县的一位牧民听说北京的汉族人到西藏给牦牛建宫殿,特别感动。他们一家人做了一顶牦牛帐篷,坐了3天的汽车送到了拉萨。

  2014年开馆时,西藏牦牛博物馆已有数千件藏品,十年来,仍有民众不断向这里捐赠藏品。

  西藏牦牛博物馆共4个展厅,藏品诠释着高原大地历史文化、畜牧文化、器物文化、生态文化,以及音乐、舞蹈等艺术文化。感恩展厅内,墙上悬挂了152头牦牛头骨,甚为壮观。

  吴雨初介绍:“牦牛头骨均是它生前主人送来,博物馆给这些牦牛头骨做了编码,编码背后记录了它主人的名字、它的名字和性别,家住哪里、海拔多高、一生产了多少奶、多少酥油。你看上面那一层个头小的全是母牦牛的。”

图为市民为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、荣誉馆长吴雨初献上哈达祝福。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

  西藏牦牛博物馆建成后,牦牛文化走到了更远的地方,曾到北京、广州、南京、杭州等很多城市展览。牦牛粪作为镇馆之宝,是每次展出的必备。他说:“很多人以为牦牛粪很臭,闻后都说有股牧草的清香。在外展出,馆员们学会了不少牧民技能,都会砌牛粪墙,做灶。”

  过去十年,西藏牦牛博物馆接待过不少国外政要、科学家、博物学家等。其中,有位美国考古学家,机缘巧合之下,他在这里竟见到了已故父亲的照片以及研究牦牛的论文,这一跨越重洋的不期而遇让他感动不已,潸然泪下。

  为何选择牦牛作为表达西藏文化的符号?吴雨初解释:“一说到西藏文化,很多人便认为就是宗教文化,我不这么看,牦牛文化比宗教文化早得多,它由高原劳动人民创造而来,它才是真正的高原象征。”

  他还说,牦牛身上的肉、血、奶、皮、毛、骨、粪便等等一切,成就了西藏高原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运、烧、耕,所以当之无愧。

  吴雨初表示,社会需要跟进现代化脚步,但人们不能忘记从何而来,未来,希望西藏将牦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得更好。(完)

680次播放
374人已点赞
114人已收藏
明星主演
蔡家豪
谢颖梅
郑志翔
最新评论(225+)

孙馨慧

发表于3分钟前

回复 张晓玲 :郑祖杰告诉记者,🍃🍖📩咏春拳至今仍完整保留了五枚师太创拳时的整体风格。🍰🎖🔞由于创始人是女性,🚬📀🏵🚬被教授的群体最初也是女性,🥧📼😟因此它的拳理充分剖析女性的弱点及特长,🗜🥈并极其巧妙地利用了人体力学、🎌🐺🥋🔽杠杆结构、💇🚁🏳三角力学等原理,🕸🏗🥂精确把握与利用空间,🦖🚥🪕追求快稳准狠,🚖🪐↗🦺擅长四两拨千斤,💷🏮🏯达到以弱胜强。🍓👾Ⓜ


傅紫玲

发表于2分钟前

回复 李育源 :4月10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,🦰🎤昨日,🦐🐾🤟😋降水主要出现在西藏东部、🖨🈴新疆北部、💦🟩‼西北地区东部、🕵🐍🖋西南地区北部等地。↖🎡今天,🐬🏚🪒👄新疆北部和西藏东部仍有雨雪天气,⏺🦏😭👞西南地区东部、⬅🤾⚜😢🐩江南西部、🤾🧝江汉、💾🥁华北中北部及辽宁、🔶🍈吉林东部等地将有降雨天气。🖊⏹📫🦠其中,🌼🍗湖南中部、◀🕷🤑🍇重庆南部、🎊⏪🧕贵州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伴有短时强降水天气,🕧☢小时雨量20~30毫米,😴🥠局地可达40毫米以上;🕶🟧📅🎐河北北部、🦕🌮🛫🏒贵州中北部、🥬↖⛄湖南西部等地的局地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。🛒🟣🦆👜


张健铭

发表于1分钟前

回复 陈雅竹 :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: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


猜你喜欢
足踩踏共享
热度
259318
点赞

友情链接: